科学研究

大家名师·论著选介|马骁:《财政制度研究》

发布日期:2025-03-28    作者:初审/周克清 复审/杨进 终审/李建军 责编/刘余         点击:

大家名师论著选介·西财财政学科

11


 

1.论著介绍

《财政制度研究》是西财财政学科马骁教授于1997年出版的学术专著,该著作融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制度的本质、功能、创新路径及其效益评价。全书立足中国财政改革实践,聚焦财政政策选择、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制度、财政支出控制等核心领域,深度解构分税制改革、税制创新等现实议题,构建了一个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导向的研究框架是财政学与制度经济学交叉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2.论著亮点

·财本质的重新界定:经济属性与准经济属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财政本质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授权,凭借国家主权和国家投资者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属性分配关系和准经济属性分配关系的统一其中,财政属性分配基于国家主权,通过税收等形式实现强制性分配,体现政治权力对经济基础的直接作用;准经济属性分配则源于国家投资者所有权,涵盖国企利润分红、公共物品付费等等价补偿性分配,遵循市场交换原则并服务于公共利益两种属性分配理论拓展了财政的内涵为理解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关系提供参考

·创新性阐述财政制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论著指出,财政制度是政府建立和颁行的有关财政分配参与者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是财政分配关系的上层建筑,涵盖财政分配原则、财政政策、财政法规、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制度等。财政分配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构成经济基础的要素,财政制度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制度和设施的构成要素财政分配关系财政制度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财政分配关系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关系不仅决定财政制度的产生,性质决定财政制度的性质,财政制度对财政分配关系有能动的反作用

·财政制度功能的系统性概括:五维协同的“制度功能论”书中财政制度功能拓展保护、配置、激励、调节、约束五大功能,突破传统分配调节和监督”职能论,强调功能间的协同性,为理解财政制度的功能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框架。

·财政制度创新:动态均衡与效益量化分析作者基于马克思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财政制度创新是“从均衡到均衡”的动态演进过程是上层建筑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基础的主动适应。财政制度创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财政制度收益和财政制度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建“制度功能-创新路径-效益评价”体化的财政学研究范式推动财政学与制度经济学的深度融合

·从合规检查到行为理性:财政管理系统整合-牵制的双向制控针对传统财政监督重“合规检查”、轻“行为理性”的缺陷作者提出“整合-牵制”制控机制。其中,整合机制就是通过目标协调与奖惩机制使财政管理客体系统中的人或组织的行为与合义理的政府行为一致牵制机制则通过权力制衡防止决策偏差。该机制强调纵向与横向、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制控方式,突破传统科层制的单向控制思维,以目标协同为整合纽带,以权力制衡为牵制手段,构建了贯穿财政决策、执行、监督全链条的动态平衡体系

 

该论著从静态属性与动态演进的双维视角解析财政制度,以“制度-行为-效益”逻辑链条贯通全书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制度分析范式尽管问世已逾二十载,书中提出的财政“经济属性-准经济属性”二元本质论、动态均衡的财政制度创新理论以及“整合-牵制制控机制等核心观,依然彰显出前瞻性与解释是阐释中国财政制度演进指导财政改革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论著

 

作者简介

 马骁,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澳门太阳游戏城app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育工作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发展组副组长、四川省经济学与财政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财政基础理论与财政制度创新、收入分配等领域的研究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6部,主编辞典2主编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3部,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经济学家》等权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奖。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4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友情链接: 西财首页 联系我们 院长书记信箱 诚聘英才 English

版权所有:澳门太阳游戏城app(官方版下载) 格致楼8楼    邮编:611130     电话:028-87092239 、87092481